原发性癫痫怎么治疗(丛集性头痛怎么治疗)
“受了17年罪,总算看到希望了!”在山东省立医院头痛门诊,前来复诊44岁的王锋(化名)感慨万千。辗转多家医疗机构、多个科室无法确诊,长期忍受让人“疼哭”的剧痛,丛集性头痛患者大都有着曲折漫长的就诊经历。专家表示,丛集性头痛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治疗手段,告别这种让人极度痛苦的疾病最关键的就是准确识别。
与丛集性头痛为伴的17年,王锋感觉身旁如有恶魔环伺:发作的几十分钟里,“脑子里像有一个锥子在扎”,让他忍不住用手捶打头部、面部,甚至用头撞墙,满地打滚,痛哭流涕。不发作的时候,满怀恐惧地等待下一次发作——丛集性头痛像是被定了闹钟,通常在固定的季节、时间出现,这让王锋始终处在巨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负担的重压下。
“丛集性头痛确实是一种能让人疼哭的头痛。” 王锋的接诊医师、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春富介绍。在原发性头痛中,丛集性头痛的痛感可以说是最严重的,约半数患者在发作时出现自伤行为。而且这种疾病具有明显的生物节律,比如今年11月发作,明年还是11月发作;今天是下午2点,明天还是下午2点。在其密集发作的“丛集期”,几乎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折磨患者——白天疼的,影响工作;晚上疼的,影响睡眠,让人不堪其扰。
相比疾病带来的痛苦,迟迟无法确诊、获得有针对性的治疗更让丛集性头痛患者感到绝望。最初发病后,王锋先来到所在乡镇的卫生院,医生给他布洛芬、萘普生镇痛。效果不佳,又到县医院,得到的依旧是止痛药。来到三级医院,被诊断为三叉自主神经头痛,接受神经封闭注射,依然无效。“十几年治不好,感觉自己得的是‘绝症’,心里放弃了康复的希望。”王锋说。
“虽然现在仍没有弄清丛集性头痛的真正机理,但治疗方法已经较为成熟和多样,能有有效降低发病率,患者完全不必失去信心。”陈春富说。目前除了维拉帕米、锂盐、抗癫痫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,还有非药物治疗,比如吸氧。“100%纯氧高流量吸入是目前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止痛方法,一次就可见效,有效率可达80%。”此外,随着生物制药的快速发展,目前针对头痛的单抗药物已经上市,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。
专家表示,当务之急是增强对这种疾病的了解和认识,准确地识别。目前,即便是在医务人员中,丛集性头痛的知晓率也不慎理想,误诊率偏高。像王锋这样辗转多家医院、多个专业就诊,甚至接受不恰当处理的病例并不罕见。陈春富就接诊过一位患者,为了治疗丛集性头痛甚至在头部接受了两次手术。实际上,这位患者有很典型的丛集性头痛容貌:痛侧眼睑下垂,瞳孔改变,一把鼻涕一把泪等,只要在专业的头痛门诊上,很容易被分辨出来。
近年来相关领域专家持续开展丛集性头痛的普及宣教工作,倡导头痛门诊的建立,我省头痛诊疗能力水平不断提高。目前,全省头痛门诊数量达42家,数量全国居首。在山东省立医院,头痛门诊的历史已有10年,几乎每个月都能确诊约10位左右丛集性头痛病例。
另外,患者也需要增加对这种疾病的认识,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,比如对病程病史的准确记录等。每遇到丛集性头痛患者,陈春富都会指导他们记“头痛日记”:包括如何得病,什么原因诱发了发病,每天发作多长时间,如何缓解等等,便于医生寻找规律,准确治疗。
现在,陈春富有一个迫切的愿望,那就是传播“头痛文化”:首先,头痛可防可治,要树立信心;其次,倡导对头痛患者的关爱,这种关爱一方面来自家庭,家人给患者心理、情感以及日常生活的支持,另一方面来自社会。“在一些发达国家,丛集性头痛患者发病时可以拨打救助电话,能够获得免费氧气,对于缓解发作时的痛苦有很好作用,或许值得我们借鉴。”陈春富说。
专家简介
陈春富
主任医师,博士后,山东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省部级科学技术拔尖人才
国际癫痫协作组成员
国际卒中会议组委会委员
中国医师协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委员会委员
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头面痛组委员
中国生理学会疼痛转化研究委员会委员
山东省抗癫痫协会理事
《中国疼痛医学杂志》编委
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
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振 实习生 任秀 报道)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