癔症是什么病(一生气就犯癔症怎么办)
只因和邻居发生口角,朔州市46岁的孙女士突然患上无法出声的“怪病”,就连咳嗽也只能用口型表达,并伴阵阵干呕(无声)。半年来,她辗转多家医院,都诊断耳鼻喉等器官没有异常。无奈之下,孙女士就诊,结果发现自己竟是患上了“癔症性失音”。
想象出来的癔症
癔症,文人常常描写为“歇斯底里发作”,又称为“分离转换性障碍”,大多由心理因素导致。在精神因素的影响下或不良暗示的作用下突然发病,出现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障碍。比如,受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等方面的负面影响,抑或是亲人去世、生病等突如其来的打击,都有可能患病。除了“失音”表现外,癔症还有情感爆发、假性痴呆、瘫痪、运动障碍、听觉障碍、视觉障碍等多种表现。由于癔症是功能性症状,除药物治疗外,心理治疗是主要方法,应根据患者的个性,通过聊天、疏导、行为治疗等方式,进行干预。
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,它可因暗示而产生,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,有反复发作的倾向。有趣的是,这些症状多的能包容世界上所有疾病的临床表现,即使用了最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也不能证实哪里真的有病变,故有“万能装病者”之称。
自测是否异常 了解癔症的四特点
癔症的症状表现多样,有身体方面的也有心理层面的,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心理精神方面的。一起来看看癔症病人的4种情绪与性格表现。
1、高度情感性:平时情绪偏向幼稚、易波动、任性、急躁易怒、敏感多疑,常因微小锁事而发脾气或哭泣。情感反应过分强烈,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,往往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,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。
2、高度暗示性:指患者很轻易的接受周围人的言语、行动、态度等影响,并产生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暗示;当时自身的某些感觉不适产生某种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自我暗示。暗示性取决于病人的情感倾向,如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具有情感倾向性,则易受暗示。
3、高度自我显示性:具有自我中心倾向,往往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已,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。病后主要表现为夸大症状,祈求同情。
4、丰富幻想性:富于幻想,其幻想内容生动,在强烈情感影响下易把实现与幻想相互混淆,给人以说谎的印象。
以上的4种性格特点癔症性人格的表现,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上的几种症状表现一定要引起重视,及时调整情绪,情况严重的应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治疗。
癔症预防的五个重点
一般认为,心理社会因素是癔症的主要病因。急性的、能导致强烈的精神紧张、恐惧或尴尬难堪的应激事件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。首发年龄以20-30岁最多。如果癔症发作,不及时有效进行治疗控制的话,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,这种后果往往很严重!下面就给大家介绍癔症的预防方法。
1、注意生活调节:平时注意合理安排生活,保证充足的睡眠,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,防止发作也有一定意义。
2、正确认识疾病: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,使他们了解本病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失调所致的发作性症状,是暂时的脑机能障碍,并非器质病变,是完全能够治好的,而不会留下任何残疾。还要使他们了解癔症发作与本人情感体验有关,使之认识到某些性格特征与发病之间的关系,从而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3、及时转移注意力:防止发作的措施因人而异,如有的癔症病人在发作前常有某些症状,此时,可使其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,做一些其它事,或暂时离开当时的环境,以改变心境,这样常能防止发作。
4、避免不良暗示:做好患者周围人如同学、亲属等人的工作,应向他们介绍本病的特点,解除对癔症的顾虑,改变不正确的态度,尤其在癔症患者发病时,要避免周围人造成的过分紧张及过分关心的不良的影响。
5、减少负面刺激:癔症的发作往往与负面刺激关系密切,癔症患者尤其是儿童病人往往都是在负面刺激作用下发病的。常见的负面刺激很多,诸如亲人去世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、自尊心受到挫折,人格遭受侮辱,家庭不和,父母冲突,父母对孩子态度生硬,同学之间的纠纷等所引起的气愤、委屈、恐惧或其他种种内心痛苦,均可导致本病发生。某些躯体疾病、疲劳、健康状况不良等原因也容易促发本病。
如何面对癔病发作?
当遇到有人癔症发作时,治疗上应采取什么方法呢?首先,保持镇定的情绪,不必惊慌,也不要过分关注,否则会使患者症状加重。心理治疗是癔症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,而恰当的暗示治疗是治愈的关键,如应用催眠暗示疗法或药物暗示疗法。治疗过程中交谈语言要亲切,多用肯定和鼓励性语言,给予适当的保证,禁忌过多讨论发病原因,以消除实际症状为主。
提示:生活中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缺陷,并有意识地注意改善自己不健康的性格特征,以正确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,改善人际关系,正确处理各种冲突和挫折,这对于从根本上预防癔症的饿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。(作者:宗翰)
大话健康读者交流群:197423160,欢迎读者投稿并提出意见,谢谢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