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节是什么意思(肺部结节是什么病严重吗)

肺结节,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,因为现在有不少人,已经养成了坚持体检的习惯。而在检查之后,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体内,出现了肺结节。那么大家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呢?在临床上,有不少患者,都变得非常担心,生怕自己的得了肺癌,此时心里出现了一个“心结”,整天茶饭不思、闷闷不乐。但医生希望大家,不要让自己的“肺结”变成“心结”。

莫让“肺结”变“心结”!医生带您正确看待肺结节

先一起来看一个案例:

患者通过身体检查,发现自己的右肺部,存在着一个4mm大的磨玻璃结节。此后的日子,患者出现了较大的心理压力,常常会觉得自己的肺部,存在着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。于是患者前往了很多医院,医生都觉得4mm的结节,并没有什么问题。

但是患者还是放心不下,还是不断前往大医院,想要找到耐心为自己看病的医生。这位患者也在网上咨询,得知外地的一家医院,有一位专家即耐心又专业。于是这位患者前去就诊,医生在看完片子之后,告知患者并不存在什么问题,建议半年之后再随访

患者通过医生的表现,发现他是一名耐心的医生,于是听从了建议。在半年之后,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,当地医生表示结节已经消失,但患者放心不下,决定再找之前的专家看一下。医生看完片子之后,告知患者结节的密度发生变化,但还是建议随访观察半年。

此时的患者,由于承受不住心理压力,告知医生自己想要手术。医生在权衡利弊之后,同意为患者进行手术。手术过程中,并没有发生意外,结果不出所料,是良性的结节。虽然手术后患者身体恢复得很好,但是患者还是有遗憾,他表示:如果当时听从了医生的建议,可能就不用白白挨上一刀

莫让“肺结”变“心结”!医生带您正确看待肺结节

这个案例告诉我们,有不少肺结节患者,都觉得自己患有的结节比较严重,可能已经发展成肺癌了。从而导致自身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,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。不过在临床上,对待肺结节,还有一种其他的表现,就是完全不以为然。

这类患者通常在得知自己患病之后,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体存在异常,甚至不觉得肺结节是疾病。就算知道它是疾病,也会觉得只要身体出现问题,再将其切掉就可以。不过医生要告诉大家,这样的对待方式,其实也是错误的。

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肺结节呢?

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述2种对待方式,第一种非常担心的,把肺结节当成是肺癌的,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。此时我们“肺结”就会变成“心结”,让自己处于悲观的情绪状态下,渐渐地可能会使身体健康进一步受损。

而另外一种对疾病毫不关心的人,可能本身比较小的肺结节,一拖再拖就有可能出现大问题。因为在临床上,的确有一些肺结节,存在恶化的风险,而对其不以为然,只会不断将风险增大。

莫让“肺结”变“心结”!医生带您正确看待肺结节

不过需要告诉大家,肺结节并不是肺癌,因为这并不是具体的疾病,而是一种描述的方式,其性质可能是良性,也有可能是恶性,有可能是炎症、结核、感染、增生、癌症等。一般情况下,其性质都是良性,但也存在恶性的可能。

所以我们在出现肺结节之后,先不要着急下定论,不妨先咨询一下医生,听从医生的建议。因为我们要知道,医生对于疾病的认识,肯定要比你多,所以遵医嘱是没错的。如果医生建议定期随访,那么我们需要关注一下,结节的大小、形态、边界,是否发生了变化。

如果在短时间内,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则有可能表明你体内的结节,存在恶化的风险。建议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,或者在医生的建议下,进行手术治疗。但如果结节没有发生变化,那并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干预,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例如戒烟限酒、坚持体育锻炼、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等。若是长期坚持下去,结节直接消失都是有可能的。

莫让“肺结”变“心结”!医生带您正确看待肺结节

综上所述,临床上,患者发现自己得了肺结节,通常会有2种极端的态度,一种不以为然,一种杞人忧天。但是医生要告诉大家,这两种对待方式,其实是不正确的。正确的对待方式,应该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,再咨询一下医生,明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。

版权声明:
作者:yangshengjia
链接:http://acefel.com/409.html
来源:ace养生家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